教学质量

就业创业工作主要做法特点

发布者:办公室发布时间:2020-11-30浏览次数:175

就业工创业作主要举措

2019年,学校(科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决策部署,聚焦一流的毕业生指导与服务水平,深化产教融合,狠抓工作落实,积极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服务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一)构建科学的工作机制,“五大举措”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1. 深入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校长作为全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是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学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实施“院长负责,党委副书记主管”制。学生处年初调研和制定《齐鲁工业大学2019年就业创业工作要点》,从工作理念、工作思路、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等方面,对全年的就业工作进行梳理、安排和全面部署。根据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等要求,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齐鲁工业大学就业工作量化考评标准》。

2. 全面实施“学业导师制”

依托《齐鲁工业大学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实施办法》,引导和组织全体学业导师加强学生对就业形势和择业观的指导和教育,把大学生职业发展引领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精准指导服务,推进就业工作“全员化、全程化”,为促进学生就业提供更加广泛的人员保障。

3. 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围绕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和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落实省政府“实施新工科优先发展计划,增设面向新经济、新产业的学科专业”等要求,构建与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体系,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增设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急需专业,更新升级传统专业,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人才需求预测、用人单位职业能力评价作用,把市场供求比例、就业质量作为学校设置调整学科专业、确定培养规模的重要依据,建立专业设置、学生就业与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相衔接的预测预警机制,切实提高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4. 鼓励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基层就业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就业工作互融互通,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就业指导、渠道拓展、服务保障等各环节。以我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契机,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下人才需求,引导毕业生到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创业;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在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拓展就业新空间,开发更多新型就业模式。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到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主动会同兵役机关,组织开展征兵政策咨询周、宣传月等活动,开展广泛宣传动员。

5. 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精准帮扶

建立就业困难、少数民族等群体帮扶制度,准确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少数民族、身体残疾等毕业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档案库,开展个性化辅导,组织专场招聘活动,实施精准帮扶。

(二)搭建校企精准对接服务平台,提升校园招聘效果

1. 搭建校企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加强就业市场供需衔接

构建了“线上”和“线下”齐并进、大中小型招聘会相结合的校园招聘体系:2019年共组织3000余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万个。承办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集中招聘活动,承办次数位居全省高校前列。举办了“加快打造四个中心”济南市大型人才招聘暨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助力工业转型升级—校(院春季综合类招聘会、第一届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烟台市2019“名企名校行”校园招聘会、致公党济宁市委邹城市支部第二届“扬帆启梦”校园招聘会、“万名大学生进滨州”齐鲁工业大学滨州专场招聘会、绍兴市2019才引智山东站专场招聘会、淄博高新区重点企业招聘会、2019年日照市重点企业招聘会等校地对接招聘活动;举办了海信、鲁南制药、青岛啤酒、世纪阳光纸业等500余场宣讲会;举办了200多家单位参加的暑期实习生招聘会,帮助低年级学生提前了解企业需求,明确职业定位。

2. 探索基于“互联网+”招聘服务活动新体系

广泛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建立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调研毕业生求职地

域、就业意愿等需求,建立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运用微信等技术手段,将毕业生数据库与用人岗位数据库对接,根据需求推送岗位、政策、服务等信息,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提高校园招聘效率。2019年云就业平台共发布各类就业信息2689篇,浏览量达55万余人次;就业指导中心微信平台发布信息2547条,浏览量达136万余人次。

3. 推进就业市场建设,提高市场开拓效率

主动对接“新旧动能转换”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坚持“立足地方、面向山东、辐射全国”的基本战略,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发工作队伍,坚持“四个相结合”,加强就业市场开拓和走访调研,带领和组织各学院走访晨鸣纸业、歌尔声学、比德文控股、浪潮集团、西王集团等70余家用人单位,新建了鲁南制药、京博集团、世纪阳光纸业、渤海实业等40余家大学生就业实习与实训基地(大学生就业实习与创业教育基地

(三)深化实施“1236攀登计划”,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1. 大学生职业发展工作室建设稳中有进

改善基础条件,新增加建设了2间生涯团体辅导室、2间生涯个体咨询室、1间模拟面试室、1间职业测评室等专用场地。成立了生涯团体辅导室、生涯个体咨询室、生涯教育研究中心,配齐了管理团队。加强师资培训,推进专业化、专家化建设,选派50余名老师参加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全球生涯教练BCC)等专业培训;选聘了10余位校外生涯咨询师,构建了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生涯个体咨询师资团队;选聘近30人的生涯个体咨询师资团队,接待职业生涯个体咨询近400人次。

2.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教研工作扎实推进

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案和课件;举办近10期课程研讨工作坊,参与老师达200余人次;选聘60余名老师,顺利完成了1万余人次的就业指导系列课程授课任务;下发《关于做好201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教研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1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考核和问卷调查工作的通知》等函件,全面加强教学管理。

3. 分类就业指导服务活动成效显著

就业方面,开展以“名企进校园“大学生职业发展论坛“职场大咖分享会”

“生涯启航”“职面未来”等系列品牌活动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大赛、模拟面试大赛、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展示大赛等品牌赛事为基础的分类指导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宣传解读国家和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选调生、“三支一扶”等政策,开展了“公考之路”系列活动。组织“研途有你”等活动近300场,服务学生数万人次,提升了学生就业能力。

(四)打造“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多年来,学校(科学院)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精神为核心,以产学研合作、技术创业为特色,整合校内外资源,着力打造创业研究、创业教学、创业培训、创业竞赛、创业实践“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加强资金投入和资源供给,推动学生创新活动实习训练平台建设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使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出现新特点、新突破。

1. 创业研究更加深入

2019 创业学院教研中心教师团队参与山东省高校创新创业就业教育通识课程纲要编写,参与全省招标项目中标创业基础课程纲要编写项目。主持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课题一项。完成专著2部,主持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年博士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项目。在《管理世界》《山东社会科学》等发表创业教育论文8篇。

2. 创业教学更加规范

2019年完成全校大三年级必修课程《创业基础》的“挂牌上课”教学工作,积极推进该课程的课程改革工作,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翻转课”、从分散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九步创业教学法为核心的“集中集训”、从专业单独授课转变为多专业混合授课。同时,将创业课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进行连接,鼓励学生用课堂上完成的创业计划参加大赛,初步探索了“以赛促教”的途径与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创业师资更具规模

积极组织创业教师培训学习社,2019年共组织教师外出培训50人次。举办创业讲师培训班,全校99人参加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根据教育厅要求,创业学院继续聘请优秀企业家、创投人担任校外创业导师,截止201912月底,我校校外创业导师共计35 位,创业导师库总数为 104 人。

4. 创业活动更加丰富

2019年共举办活动11场,举办学校“互联网+”大赛表彰暨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承办山东省发改委“创响齐鲁”山东大学生双创教育与成果转化论坛,承办长清区2019年度大学生创业大赛,济南酵爵发酵文化有限公司济南园博园双创基地挂牌成立。举办校内学术报告8场,跨校举办创新创业学术报告3场。作为省级社科普及教育基地2019年累计接待参观、考察活动60余场。

5. 创业竞赛成绩更加突出

2019年成功举办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我校大学生积极参加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国家铜奖5项,山东省省赛金奖7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1项,其中“忆诗唐希望的田野--为鲁北乡村振兴赋能”项目斩获“互联网+”山东省省赛冠军,取得我校在该项赛事上的突破性成绩。

6. 创业实践指导更加精准

先后制定了《创业学院孵化基地入驻项目管理办法》、《创业学院孵化器日常管理制度》等相关管理条例,保证了孵化基地的日常管理运营。与3家创投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管理咨询、投资对接、技术指导等相关服务。孵化中心对在孵大学生创业项目及团队继续实施动态化管理,有效的整合了现有的办公席位和空间。截止2019125日,共有孵化项目团队94个,累计提供专兼职就业岗位1100余个。其中已经注册公司的项目有50个,科技创新类项目占到70%以上。与长清区政府共建孵化加速基地,现有入驻企业5家,均运行良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