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民心工程”,它既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紧密相连,又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不断前移,原料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涉农企业渐成高危群体。从源头发展生态农业,严格把控中间环节,成为破解食品安全问题的新契机。
日前,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守卫百姓的食品安全,需要从田间到餐桌严格落实好食品安全共治机制,同时需要政府强化监管责任,各企业、单位共同努力。
杜绝源头污染
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4倍,农药年使用量达180万吨,其中超过50%的农药进入土壤和水体,甚至使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增强。
“一旦源头发生污染,后面再通过加工、包装、运输到餐桌,恐怕都无法解决前期遗留下的污染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认为,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在于对源头监管的忽视。保护舌尖上的安全,空气、土壤、水等环境因素缺一不可。不仅如此,生态农业还要少用化肥化学农药,既要环保也要生态建设,致力于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食品安全首先要保证原材料安全、农产品安全,我们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严格控制,实现化肥和农药整体施用量降幅达90%以上;同时构建农业食品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实现全链条安全监控。”云南省玉溪市市长张德华表示,去年玉溪成为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未来将积极打造结合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都在面对的巨大挑战。建立生态农业企业诚信体系,淘汰落后种植及生产方式,实行风险分析与管控,保证食品全产业链安全,就是保障消费者利益,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合作。”欧盟委员会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维特尼斯·安德留凯伊提斯说。
强化企业责任
在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今天,“一个标准、一次认证、全球通行”成为食品安全的基础支撑和关键因素。
“近年来,我国已完成5000项食品安全标准的清理整合,发布了122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持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指出,但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药、兽药残留及食品添加剂等安全标准还有较大不足,产品标准缺失、滞后问题仍比较突出。
在食品安全标准建立和更新中,少不了企业参与。“企业应当作为标准制定的主体单位,标准才能更接地气、更具有实操性。”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朱永祥表示,只有当企业摆正守护食品质量的“高姿态”,才能灵活应对安全风险。对此,来自达能公司的全球执行副总裁欧阳伯堂亦有同感,“我们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营,获取信任的基础是要保证为消费者提供最高标准的食品产品”。
“作为法国获得认证食品最多的大区,凡是在奥克西塔尼获得高标准质量认证的产品,每年都要接受独立测评机构检验,以此得到农民、业内人士及消费者认可。”法国奥克西塔尼大区副主席米歇尔·佳利格表示,坚持高质量认证产品,是保证全球消费者放心购买的基础。
国家卫健委食品司司长刘金峰介绍,我国已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检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网络实验室和疾病检测医院,连续10年收集了2000多万个数据,开展了100多项风险评估,为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修订提供了科学依据。下一步,我国还将力争到2020年完成不少于300项标准制定,着力构建中国人自己的食品法典。
创新防控手段
“没有原料的安全,就没有食品加工业的安全,但这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实行起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大集团副董事长杨小平认为,食品安全不仅要有监管的努力,还得靠科技帮忙。“正大建立了一套独特的质量监管体系,发展新技术、新生产工艺标准和服务质量,立足‘工业4.0’,在国内建造了若干个无人工厂,连生产水饺都不依靠人了,最大程度消除人的出错概率。”杨小平说。
法国法兰西大区副主席安德烈·勒克莱克分享了大区内食品安全发展的四大研究方向,包括生物精炼加工、植物蛋白研究,以昆虫为主的食物饲料链、数字与机器人应用。“比如,通过发展生物精炼技术,我们从玉米、小麦中提取了150多种物质可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制药产品,这些都得益于科技创新。”
扎根在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的民营企业燕谷坊,为农业注入了智慧力量。“武川县境内4800多平方公里,人口仅约17万人,农民就占了14万。一手农民、一手消费者,如何将这14万农民与广大基于健康需求的消费者连接起来,是我们打造健康食品品牌的初心。”集团董事长何均国介绍,公司在武川县投资超过2亿元构建农业大数据中心,结合农业物联网与智能制造,以发展全谷物健康食品,促进整体供应链高水平发展。
强化食品安全工程全链条生产环节监管,落实企业对原料供应和生产加工的主动控制权,增进从农民到生产者、从企业到政府监管者的诚信意识,以期从根本上杜绝造假、贩假这一获利“捷径”。
张茅表示,随着科技发展,食品生产成分日益复杂,在给消费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食品安全监管不仅是行政行为也是科学技术,要建立与标准体系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支撑、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科技水平,不断筑牢从农田到餐桌的各道防线。
时间:2018-12-10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