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山东省教育厅官网刊发校(院)通讯稿《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文如下:
近年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科教产融合优势,积极打造校企联合的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打通从科技到产业,再从产业到成果全链条,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一、搭建共育平台,全力强化优秀人才供给
紧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开设特色学科专业,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训模式,合力推进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供给工大(科院)新模式。牵头建设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共同体;与浪潮、网融等23家企业共同开设合作办学专业,每年为合作企业培养人才1100余名;与驻济单位共建5个现代产业学院,积极培养契合全省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二、围绕优势学科领域,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布局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同时也是山东省和济南市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围绕校(院)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基材料、海洋装备制造、生工食品、高端化工等优势学科领域,结合山东省及济南驻地产业需求,提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转化、保护全链条产业发展特色服务,开展特色产业专利导航项目和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建设。创新知识产权社会服务人才培训模式,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转化领域,培训建立了100余人的技术经纪人队伍,为驻地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研发、中试、转化、保护全过程服务。年授权专利超过1000项,在重点特色领域形成专利群、专利池,有效保护了自主知识产权。
三、聚焦产业发展需求,聚力深化校地战略合作
与济南市共建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科技园、山东省国际顶尖科学家工作室、黄河机器人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积极推进与省会都市圈城市科技合作,加快推进德州“一院、一基地、一园区”建设。在济南、青岛、威海等地,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服务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科创载体,为我省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源动力”与“硬支撑”。聚焦产业技术攻关,与22个地方政府联合设立“校(院)地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立项支持173个项目,撬动企业累计投入科技研发经费3.89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总额1.6亿元。主动融入地方相关行业和产业链,实施“一学科、一产业、一学部(学院)、一链主、一团队、一项目”计划,与山东高速、浪潮集团、海信集团、山东太阳纸业等100余家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深度建立合作关系,共建科技示范基地30多个;开展“千名专家进企业(齐鲁行)”“科技副总”等活动,促进成果在企业转化落地,探索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新路径。
四、抓住关键环节,有力促进成果就地转化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校(院)抓住有利时机,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打通从科技到产业全链条,实现科技研发、中试孵化到产业化的无缝对接;主导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中国(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专家教授培育高价值专利提供全方位服务;成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和投资管理运营平台——山东科创集团,打造“科技+资本+产业”模式,有效整合“成果、资本、产业”资源,推行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与金融机构、投资企业联动机制。发挥科技金融积极作用,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形式,新成立和增资成果转化企业77家;整合支持信息板块的正中、亿云等公司,激光技术应用板块的蓝动、科力光电、微感等公司到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工大系”创新创业群体和生态系统初具规模。